0755-23698839

大国博弈:利比亚之战的背后

热门话题 2011-04-23 4517次 http://www.chuangluo.net/news_188.html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热门话题

随着“奥德塞黎明” 一声巨响, 西方拉开了军事干预利比亚内战序幕, 利比亚局势成为全球焦点。其背后所折射的世界大国在西亚北非的博弈,不仅让世界瞩目,而且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在非洲辐射力、影响力的反思。目前, 利比亚局势进入僵持阶段, 本报记者就隐藏在利比亚局势背后的大国博弈问题专访了地缘政治与国际战略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高华副研究员。

利比亚之战:

一场西方权力饕餮

记者:

利比亚在西亚北非乃至世界地缘政治与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高华:

其地理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东石油运往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此外,近现代利比亚历史中一系列事件,导致利比亚现政府具备了一系列特殊的身份集合,如既是非洲国家,又是阿拉伯国家,同时还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当今世界敢于反美的少数国家之一。

特别要说明的是,利比亚所在地区现今是美国控制势力范围,美国在该地区具有首要的现实利益;利比亚与俄罗斯有着历史渊源,俄罗斯在此的影响力远超过中国;意大利、英国、法国,不仅与利比亚地缘政治关系紧密,而且这几国对利比亚均有着殖民或占领情结;利比亚鲜明、强烈的反美态度以及卡扎菲的个人特质,使其在非盟内部分别有着相当多的朋友和敌人,而且其在阿拉伯世界里人缘也并不深厚。

记者:

在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利比亚行动中,法国、英国表现积极,连挪威也不甘落后,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高华:

从地缘政治看,法国曾经统治利比亚长达数年,并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离利比亚最近的军事大国之一。法国率先对利比亚开战,希望“一石三鸟”:第一,萨科齐以此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国内挽回民众支持率,为明年竞选连任“挣分”;第二,由于利比亚曾公开反对法国关于建立“地中海国家联盟”的倡议,因此法国希望借此次军事打击为联盟的建立扫除障碍,同时从欧盟内部牵制反对参战的德国,扩大法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第三,利比亚石油行业是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主要投资市场,法国必须捍卫并巩固其在利比亚的经济和能源利益。

英国态度积极,但参战有限度。卡梅伦政府一方面急于撇清前工党政府领导下英国与利比亚的关系,因为释放洛克比空难制造者曾经导致英美产生嫌隙。但同时他也清楚认识到英国民众对战争的反感,反复称此次军事行动“有联合国作后盾”,是“合法、必要、正确的”。

挪威和丹麦都是北约成员国,近年来,我们的媒体在关注中东欧所谓更亲美的国家局势的同时,却多少忽略了几个西北欧国家荷兰、比利时、挪威和丹麦。这几个国家对外军事行动远比那些“新欧洲”国家活跃。西欧小国军事上的积极,为欧盟源源不断地获得了很多海外资源和市场方面的利益。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西欧发达国家而言,对外战争事实上是消除国内长期性坏账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各国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比如丹麦9月份将举行大选,政府希望通过参与战事赢得选民的支持。瑞典违背一贯坚持的中立政策,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卷入战事,有分析称是为了推销本国“鹰狮”战机。

 

美国移权:

抛掉“烫手山芋”

记者:

美国在这场军事行动中的立场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高华:

按军事行动排序,可以说,美国并未“出头。一向喜欢“打头阵”的美国,这次军事行动却相当“纠结”。其一,美国深陷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无力再发动第三场战争,奥巴马明确指出“不能重复伊拉克战争的错误”。其二,奥巴马竞选时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其中就包括改变小布什动辄出兵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不能够摆出好战的姿态,同时还要考虑下届竞选连任的利弊因素。其三,美国担心此举将进一步加剧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再度被扣上掠夺和反穆斯林的帽子,并且激发更多的恐怖主义行为。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美国又不可能坐视不管、置之度外。用新保守主义的话来说,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新世纪”的存亡。随着国内经济日益疲软,美国必须通过扩散战争与混乱来维持其独霸世界的地位。面对政府内部主战派的激烈指责和强大压力,奥巴马只能采取折中妥协的策略,将北约推上前台,美国借此退居幕后,以便分摊责任、留条后路。美国口头声称利比亚问题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实际做的则是以武力逼迫卡扎菲交权下台,在干涉别国与该地区稳定之间形成了一个悖论。

事实上,美国及其盟国对利的军事打击已超出联合国授权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同意的范畴。

记者:

美国把领导权移交给北约,北约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高华:

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北约秘书长公开表示将完全按照联合国决议,保护平民、执行禁飞区巡逻与海上武器禁运,然而却避谈军事打击的三大疑问:是否真正保护平民免遭袭击?是否在军事行动中保持中立?最终目的是否将卡扎菲赶下台?这表明北约的行动权限是受到约束和限制的。第一,不能违背联合国决议;第二,要跟着美国指挥棒转;第三,如不能尽快停火并找出政治解决的办法,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必定会受到谴责。

 

博弈棋局:

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较量

记者:

家门失火的阿盟与非盟在西亚北非动荡局势中处于什么地位?

高华:

阿拉伯国家联盟与非洲联盟都是西亚与非洲的重要区域性组织,但是由于阿盟与非盟本身就积聚了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的各种复杂矛盾,而卡扎菲本人更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所以不同的立场和利益让两个“大盟”深陷困境,协调解决地区问题的能力低下暴露无遗。特别是虽然卡扎菲接受了非盟“停火路线图计划”,但非盟的斡旋最终以失败告终。

记者:

在军事行动中,领导权是美国的软肋,折射出当今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华:

美国开战前顾虑重重,开战后左右为难,焦灼时抽身尴尬,反映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超独霸”的老大地位在下降。

其一,由于美国继续缠身于阿富汗和伊拉克,单枪匹马行动显然力不从心。交出指挥权给北约盟国,美国在其中角色就变得“模糊”。

其二,讨论实施军事打击,美国政府态度暧昧、左右摇摆、犹豫不决,所作决定突兀而鲁莽,一再显现出总统奥巴马外交思路不清,中东政策极端“混沌”。

其三,北约内部争论激烈意见分歧。西方联盟不再对美国俯首帖耳,欧洲成员国也开始谋求国际事务话语权和力争联盟主导权。

同时,其他大国的实力与地位在提升,并且谋求在国际社会中有所作为。法国经过多年的蛰伏,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日益增大,不甘心再屈居于美国之后,一直意图东山再起,重振雄风。英国多年来内政问题困扰,经济复苏较缓,军事影响力早已日落西山,尽管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的热情不减,但始终有心无力。德国和意大利很清楚自身实力与地位,这些年在国际事务上对于出兵问题一直谨慎,避免引火烧身。俄罗斯作为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尽管在国际社会具有很强的军事影响力,但在大国博弈中避免“枪打出头鸟”是当务之急。总之,利比亚之战背后的大国博弈棋局中,折射的是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较量。

记者:

因利比亚冲突而加剧的西亚北非动荡局势下,谁可能是最终的博弈受益者?

高华:

因利比亚局势错综复杂,牵涉各方利益,前景存在多种可能性,谁将是最终的受益者取决于战局如何收场。但是毫无疑问,战争旷日持久,必定两败俱伤。卡扎菲铁腕统治利比亚数十年,美国很难在其国内迅速找到代理人。因此,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还在于对话和谈判等政治手段。实际上,交战各方也是在边打边谈,西方是以打施压促谈,非盟等组织和国家是在奔走助谈。

从目前形势看,利比亚内战引发的动荡和影响已经超越国界、波及世界。比如,国际粮食市场、能源供应、国际原油价格都会受到直接影响,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已经开始,恐怖主义势力和活动可能更加猖獗,所以国际社会都希望该地区恢复和平与稳定。

 

中国角色:

主动沟通赢在起跑线

记者:

中国在非洲的角色与未来定位是什么?

高华:

虽然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使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商业利益造成冲击,但中非之间并不会因此就断绝今后的贸易往来、经济援助与互利合作。过去10年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呈指数型增加,目前有超过100万中国人居住和工作在非洲大陆上。非洲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是中国商品现成的市场,中国将继续发挥自己在西亚北非的建设性作用,向当地政府提供擅长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建筑、港口、道路和铁路等。

非洲国家之所以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力度,西方国家之所以争相希望在援非方面与中国合作,正是因为中非合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要说明的是,中国不可能在未与非洲方面沟通的情况下与任何其他一方探讨与非洲合作的问题。只要中非双方本着平等相待、客观务实的态度,坚持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各种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中非合作就会迈上新台阶。

本文由深圳网络公司【创络科技】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深圳网络公司

除了搜索之外,您还可以看看下面的热门文章,是不是您正在寻找的资料?
上一条 返回目录 下一条